创里有作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下文学网bxwxw.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可不是嘛,再有不到两年,许增天将年满六十,就到法定退休年龄了。突然,一个以前从未想过的问题,慢慢占据了他的思维空间,那就是退休之后,谁来接他这个位置?
因为按照惯例,某个单位的领导调离或退休后,上级组织部门总会就接任人选征询上届领导的意见。
两年时间一晃就到,这种意见征询一般还要提前一段时间进行,上级组织机构说不定哪天就会找他谈话,让他推荐人选。
所以,这个问题的答案容不得许增天用太长时间去思考,他必须在较短时间内尽快做出决定。
按理说,问题的答案不难得出,因为孙学峰在农行时就是科长,到了县联社又是许增天主管行政的副手,两人私交甚好,于公于私,孙学峰都应该接许增天的班。
但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是,孙学峰从未在基层干过,参加工作的第一天起,就一直在机关,可以说他毫无基层工作经验,这是他最大的短板。
作为对比,包括许增天自己和农行的老何,哪个不是在基层一线待过至少五年以上?
至于和孙学峰一起跟随自己过来的方子凯,不仅同样没有基层工作经历,而且资历也浅,根本不在考虑范围之内。
根据纸面上的规定和原则,上一任领导人推荐其继任人选,必须以任人唯贤为准则,然而,翻开几千年中国官场的历史,几乎每一页都赫然写着任人唯亲四个大字。
诚然,任人唯贤几乎是一种难以企及的理想的选人用人理念,但任人唯亲横行于古今官场,既是底层人士的无奈,也是延续了几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悲哀。
尽管历史的脚步已经迈进二十一世纪,受亲疏有别的影响,当代社会的各种官场上,任人唯亲仍大行其道。对于这种有悖于现代文明的思维,绝大多数当事人给出了他们的理由,还振振有辞地宣称,选用知根知底的圈内人,既节省了选人成本,又保证了工作方针的延续性。
这样做的结果,不仅丝毫不会顾及对于圈外那些贤能之士是否公平,也保证不了选出的圈内人的才德与人品。
许增天是个凡人,他在选择继任者时也不可能脱俗。
孙学峰和方子凯是许增天的亲信,考虑继任人选时,他首先想到了这两人,这完全可以理解。
可贵的是,许增天还算清醒,他理智地分析了二人的优势和不足,觉得他们没有基层工作经验,不具备主持全面工作的能力。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