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祀》转载请注明来源:笔下文学网bxwxw.org
而张璁却卡着这个点,否认杨维聪称刘备是以小宗入大宗,继统继嗣论调。
杨维聪一时语塞,无法进行辩驳。
他又不可能撒泼打滚,称历史乃胜利者书写,或是史书不可信云云。
且不说数千年信史工作,便让这位饱读诗书的新科状元,说不出如此没脑子的话。
但说裴松之已然在《三国志》标注清清楚楚,「于时英贤作辅,儒生在宫,宗庙制度,必有宪章,而载记阙略,良可恨哉!」
而裴松之乃宋人,距离刘备立国不过百余年时间而已,又是史学大家,奉命标注《三国志》,所见三国时期遗留史料,远盛其他朝代。
既然其人称「载记阙略」,则必然是属实,这点任何人也未曾否认过,所以无可辩驳。
然陈寿为汉建兴十一年生人,幼年、青年一直生活于益州,如这种续祖大事,不可能会不知道。
如果真有续论祖先,立国之宗庙,则以陈寿著史谨慎之名,不可能会不记。
是故,除非挖出刘备、刘禅、诸葛亮等重要人物坟墓,有出土实证否定陈寿所记,不然杨维聪无法反驳张璁。
张璁见杨维聪半天无言,当即拉着夏言,携手而去,只留下杨维聪等人立于宫门。
初次出场,就被张璁一顿毒打的杨维聪,一时间也变得垂头丧气,摇首往衙署走去。
不过其斗志依然未消,虽此次初战失利,然并不意味着,杨维聪就此认输。
刘备、刘渊典例被张璁否决,可中原三千年传承,小宗入大宗之事,且非早生养之例,虽然不多,但也不会缺少。
一次两次失利,并不算什么!
能笑到最后,才是真胜利。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