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5章战后

战后重建是一个全面系统的工程,岳鹏举只能负责大面上的事务,具体的则被新晋提拔的一批文官执掌。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秘书监出身的虞允文,驸马都尉杨万里,还有范成大,周必大等年轻一辈儿。

随他们一同抵达八哈塔城的还有四百多名皇家公学和地方公学的佼佼者。

用后世的话说算是实习,只待实习期结束,摇身一变就是州郡之才,起步最少都是五品六品的正印。

虞允文抵达八哈塔,考察了一个月左右,向皇帝李茂写了一份奏折,建议将屯田军户划分为万户,千户,百户。

万户置安抚使,千户置县令,百户置里正,因人管地。

因为塞尔柱帝国原有的疆域内,人口分布极不均衡,自然条件也相差巨大,再加上还有游牧的习惯,想把人口拴在土地上暂时比较困难。

只能管理人员随着一起流动,等打下了完整的农业基础,把牧民转换成农民,才能更好的置郡县,强化帝国的统治。

李茂在批复之余,还特别着重的提醒虞允文等一干官吏,务必要扩大贸易量。

信安军打下塞尔柱帝国的本意就是开辟商路,重新打通丝绸之路,付出了那么多的伤亡,花费了上亿的银元宝钞,最根本的目的除了开疆拓土就是商业利益呀!

李茂为此给了两河流域以及塞尔柱疆域内的郡县极大的支持,收取的商税甚至不足三十税一,而且一次缴纳畅通无阻。

至于过路费,关卡费用等等,一律取消,不但针对本国人如此,外国人也一视同仁。

这个举措一下子就激发了这条商路的活力,战火硝烟还留有余味的时候,各种买卖生意就开张了。

不破不立,塞尔柱人统治下的疆域之内,不说一潭死水,也是僵化到了极点。

财富,包括牲畜,土地,等等重要的生产资料都大量集中在贵族和皇室手中。

如今塞尔柱帝国风流云散,这些财富除了被信安军攫取收缴了大部分,有很多都是无法拿走的。

比如土地,牧场,这些都被划归给屯田军户,很多奴隶,流浪汉由此变成了自耕农或者自由民,活力空前高涨。

连带的就是来自东方帝国的各种商品大肆流通,几乎没有过去多长时间,银元宝钞就取代了各种第纳尔,土货币,甚至金银,成为最有价值的硬通货。

贸易向来不是单方面的,东方帝国需要的是各种原材料,可以销售商品的市场。

所以对治下屯田军户没有苛待,甚至还多有优惠,在原材料的价格上给的十分公道。

很多塞尔柱人发现,他们的生活方式虽然发生了变化,但生活水平日日看涨,兜里的银元宝钞越来越多,小日子跟以前相比天差地别。

原本还零星出现的反抗势力,几乎没掀起什么动静就消散于无形,大家都要恰饭吃饱,既然不用把脑袋别在裤带上就能吃香的喝辣的,鬼才跟你起兵造反,吃饱了撑的吧?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笔下文学网【bxwxw.org】第一时间更新《寒门枭臣》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