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一章 身份(求月票,求推荐票)

《重归黄金年代》转载请注明来源:笔下文学网bxwxw.org

校办工厂,车间。

随着春节的即将到来,校办工厂经过连续几个月忙碌的三班倒后终于能歇了口气。

昨天,节前最后一批假领子发了出去,接下来的这些日子里厂子里临时恢复了白班生产,中班和晚班全部暂停,让职工们放松下好好过个新年,

直到春节后再重开三班制度。

今天的白班工作已经结束了,车间的大部分职工都已经下班回家,而留下来的是李大琪和刚刚过来不久的宋援朝,还有秦正国、顾杰、应彩霞和厂里手艺最好的裁剪王师傅和缝纫刘师傅。

王师傅和刘师傅都是明州人,明州人的裁剪缝纫手艺在沪海是赫赫有名的,早在清末时期,

“红帮裁缝”大名鼎鼎是许多人做衣的选择。

所谓的红帮裁缝可不是什么江湖帮派,而是给外国人做衣服的裁缝群体称呼,这个称呼来源有些古老,

这还得从明朝中后期开始说起,明朝时和中国最早打交道的外国人是荷兰人、葡萄牙人等等,由于荷兰人和葡萄牙人中许多人有着红色的头发,所以也被称为“红毛”。

红毛这个称谓从明朝开始一直流传到清朝,后来也被延伸到对外国人的统称。这就像是十几年后中国人统称外国人都为“老外”差不多,而清朝末年随着被迫打开国门,沿海城市通商口岸城市的产生,这些外国人开始在中国居住、生活、经商,人嘛自然是需要做衣服的,而当时的条件限制不可能从欧洲带裁缝过来,所以退而求次只能找中国裁缝帮做衣服。

这样一来,专门给这些外国人(红毛)做衣服的裁缝就被称为红帮裁缝,在红帮裁缝里手艺最好人最多的就是明州裁缝,

原因很简单,

明州属于最早的通商口岸,再加上明州离沪海又近,在沪海谋生的明州人不少,

时间久而久之,

明州裁缝就成为了中国最有名的裁缝群体。

王师傅的裁剪手艺很好,刘师傅的缝纫技术更是厂里一绝,这两位都是厂里的老人,在厂子里干了近二十多年了,不过由于年龄大现在主要已不在一线,平日里主要工作是协助李大琪管理裁剪和缝纫工作,要知道厂里的这两个岗位的职工大多不是他们的徒弟就是徒子徒孙。

今天把他们留下来是宋援朝特意打的招呼,对于宋援朝无论是王师傅还是刘师傅都尤其感激,因为如果没有宋援朝的话这家厂子恐怕早就垮了,哪里还有今天的兴旺。

李大琪的副厂长任命已经下来了,随着任命的下达马厂长主动开始逐渐让他独当一面,现在的厂里李大琪已成了实际的管理者,这也是马厂长为了逐步把工厂移交给李大琪的深意。

一张宽大的台子上,大大小小裁剪好的布料和样纸摊开在上面,王师傅指着说道:“我这几个地方重新修改了下,这回应该没问题了。老刘,要不你先缝纫出来再看看?”

“行!”

刘师傅拿起布料看了几眼点点头,

随后招呼着大家把东西拿到缝纫工位,找了架缝纫机就忙活了起来。

众人在一旁耐心等待着,大约过了一个小时后,一条刚刚缝纫好的喇叭裤新鲜出炉。

刘师傅拿着裤子看了看,走到一旁熨烫了下,完后递给了宋援朝,宋援朝看了一眼后直接转递给应彩霞。

“去试试。”

应彩霞这几天几乎成了宋援朝他们的模特,前后不知道试了多少回了,接过裤子二话不说就去了后面,暂时没人的印刷车间那边李大琪用帘布围了个区域,这里作为应彩霞的临时试衣间。

片刻后,穿着喇叭裤的应彩霞走了出来,众人的目光在她的下身游动着,当然不是看她的身材是看她穿着的这条裤子,随着应彩霞的走动、停步、转圈一系列的动作,众人终于露出了笑容。

不得不说王师傅和刘师傅的手艺之好,仅仅几次修改就做出了和秦正国带回来的喇叭裤一模一样的裤子,甚至在做工和裁剪细节上比秦正国的那几条裤子更胜一筹。

“两位师傅,真是好手艺!”

秦正国佩服万分地冲着王师傅和刘师傅竖去了大拇指。

反而两位师傅却不以为然,笑着说这种裤子其实并不难,低腰短档,膝盖下面裤管放大,在他们这种老裁缝看来就是正统修身西裤的变种而已,对于他们吃了这行饭大半辈子的人来说简直小菜一碟。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夜深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下文学网bxwxw.org),接着再看更方便。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