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二章 出使途中[1/2]

天才一秒记住【笔下文学网】地址:bxwxw.org

苏辙一行乘坐的是大号官船,在滔滔河水上乘风破浪,顺流而下,疾如奔马。

“子由公,吾等怎么要在这白马津弃车转船?”副使、礼部郎中李格非问道。

没等苏辙开口,在另一边的副使、鸿胪寺少卿李夔李夔开口答道:“文叔兄,去河北,顺流而下,最快捷不过了。至于在白马津转船,文叔兄没去过京畿以西,所以不清楚情况。蒲州、孟津、白马津等处,都有浮桥连结南北。这段河面上的船只,都是分段而行。上面顺河而下的商旅,到了白马津,都要换船。”

李格非点了点头,“原来如此。斯和兄果真是干吏能臣,如此事情信手拈来。不像某,寻章摘句,不通实务。”

“哪里哪里,文叔兄少小成名,师出名门,道德文章,名誉山东,岂是斯和这等浊吏能比的?”

苏辙眉头微微一皱,他从两人的对话中,听出隐隐的不对付。

这是本朝文人的特质。

稍微有些才学,就持才傲物、自视甚高,这个不服,那个不屑。李格非和李夔,都各有所长,也各有各自的傲娇。

要是唤作从前,苏辙一定会分别谈话,苦口婆心地劝导两人。自从跟官家交谈过几次,他已经决定尝试改变下作风。

“文叔,斯和,你二人身为出使北辽的副使,对此次任务,有什么看法?”

苏辙的开门见山,让李格非和李夔两人有些猝不及防。

大宋官场此前的作风,温文尔雅,非常含蓄,哪有苏辙如此直接。

可是苏辙的问话,两人必须郑重回答。

苏辙年纪只比两人大六岁和八岁,可名望、官职等各方面要高出他们许多。

尤其李格非,元祐六年1091年,在太学转迁博士,以文章受知于苏轼。与廖正一、李禧、董荣同在馆职,受苏轼兄弟指点,俱有文名,称为苏门“后四学士”。

必须得恭谨。

“此次议和,难度重重。表面上看,去年北辽主持,我宋夏两国罢兵议和,然夏国今岁悍然出兵,围攻我银州...”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