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章:朱棣的愤怒[1/3]

笔下文学网【bxwxw.org】第一时间更新《重生朱棣之子》最新章节。

朱高煦让梅殷制造地动仪,是为了长远打算。

中国历史上发生地震具体次数不可考,有史书记载的约有三千余次,其中破坏力非常恐怖的大地震有十五次(算上汶川)。

而在史书上有明确记录,且伤亡人数最多,影响范围最大,破坏力最强的地震,则是明朝嘉靖年间发生的关中大地震。

这次地震在史书上被叫做“嘉靖乙卯大地震”,是一场震级八级,烈度十一度的特大地震!

短暂的地震过后,大明王朝的陕西、山西、河南这三个中原人口大省,成为了地震重灾区。

而且,除了这三个重灾区之外,地震还辐射影响了当时的大半个明朝疆域。

按史学家统计,在明朝统治的两百七十六年当中,仅记载在史册上的地震就有一百六十五次之多。

这些地震造成无数人死亡,震后引发了大规模的瘟疫。

朱高煦来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深知大地震之恐怖,倘若震后救灾事宜处理不当,引发的连锁反应,足以将庞大的明帝国带进深渊。

不过,制造地动仪是长久之计,眼下把太阳系行星运行模型弄出来才是关键。

假如人们对日食的看法发生了变化,认为日食可以被预测,那么以后就不难接受地震也是有规律可循的这一观点。

在这个时代,平民百姓都是把日月当成神灵来膜拜,哪怕读过书的士子们对日月星辰也多有敬畏,梅殷敢肯定,放眼天下,能说出“模拟日月运行”这番话的人,必然只有他眼前的太子了!

“殿下心如天机,总能出人意料,地动仪之精妙,彷若天人所授,而模拟日月运行,骇人听闻之仪器,臣已经带领一众学子,照殿下上次所授的浑天仪图纸,做了个小模型。”

梅殷恭敬的说道。

两汉时期时期,人们对于宇宙的观点主要分为周髀派和浑天派。

周髀派的经典是《周髀算经》,主张盖天说,这种学派把天描述成一个半球,地像一个覆碗,漂浮在水面上,其中充满了空气所以不会下沉,这样天和地形成两个同心的圆盖。而北斗星在天的中心,人居住的地方则在地的中心,雨水下落,流到四个边缘成为海洋。

由于地球表面的弧度是比较容易观察到的现象,因此在周髀派的认知之中,大地已经算是有弧度的了,不过他们并不认为日月会从地下穿过去,也就是说并不同意大地是球形的。

浑天派则是以张衡的《灵宪》为代表,所谓浑天,主要是指天球而言,也就是认为天是一个球体,同时也提到地像一个蛋黄,在天球之中,不过浑天派也认为地是浮在水上。

在这一学派的理论中,必须解释认为日月怎么从地下的水中穿过,在早上回到东方,所以让普通人接受这个观念也有一定困难。

到了宋代,因为海上贸易的发展,浑天说的赞同者对大地在天球中的存在方式有了新的设想,主要以朱熹的观点为代表。

朱熹认为地球是“气之渣滓”,是位居天球之中的,并没有漂浮在水中,而是因为天球中有急速旋转的“劲风”,所以地球可以漂浮在天球中心,即“天只是气……人在地上,便只是如此之高,要之连地下亦是天”,其实这已经非常接近后世的观点了。

因为只有认为地是球体,天和地是同心球,才能解释天体为什么会规律运行。

古人比较难以接受和理解的是地动理论,即地球的公转和自转。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