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九章:抢哪儿呢?[1/2]

实在闲得疼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下文学网bxwxw.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汪柏山、叶惠玲几个是最高民事官,根据地的支出有多大心里清楚的很。

他们建议黄毅减少或者干脆停止接收流民,觉得按照现在的速度增加人口,用不着两个月就没银子可用了。

黄毅从来没觉得人口是负担,但是知道人性,如果不能按时给月钱、军饷,就会失去信任。

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投入太大缺钱!

水泥厂生产的水泥都是自用,建起了粮库、水库、城池和成千上万住房。

但是一两银子都没赚到,水泥这个跨时代的重要发明根本没能体现出经济效益。

原因很简单,根据地的汉族人口基本上是蒙古部落的奴隶、被建奴裹挟的汉民、被建奴或者流寇毁了家园的流民……

这些人连活下去都成问题,哪有财产?

他们当然需要粮食吃饭、需要房子住宿。

所以黄毅新建了成千上万间住房,花掉了几万两银子,一两银子都没能回收。

但是过些时间就会有所改观,汉人老百姓家的观念深入骨髓,有了积蓄肯定舍得花银子买下属于自己的住宅。

毕竟作为公租房的一个小院子住三四户人家,有的多达十几二十几口人太拥挤。

根据地没有免费提供住房,采取先解决住宿问题后补交房租的办法,而且房租价格很低。

这完全是迫不得已,因为刚刚弄来的人口基本上是一贫如洗。

低价的生活保障当然是最基本的,仅仅提供個暖和的地方睡觉、吃饭而已。

挣到工钱,不满意公租房住宿条件的家庭,完全可以花银子租一个小院儿居住。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