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0章 剑指东瀛(十三)态势

笔下文学网【bxwxw.org】第一时间更新《大明元辅》最新章节。

麻贵大军陡然南下,不仅朝鲜方面感到错愕,日军方面也始料未及,以至于靠前部署的日军被轻易击溃,双方战线一下子拉平到了开城一线。

日军方面对此既有震怒,又有惊恐。此次崩溃式的大败其实与日军的用兵方式有一定关系。日军侵朝虽然两次都堪称兵力雄厚,

但经过上次与明军的全面交手,他们已经知晓明军的厉害。

简单的来说就是己方两倍兵力时都只能勉强守住,若不能集中四到五倍兵力,那根本没必要发动对明军的进攻,因为压根打不过。

甚至说“两倍兵力能守”,那都得是对面明军并非绝对主力的情况下,

如果对面明军是其精锐,则必然配备了大量火炮,如此一来就算日军有两倍兵力,其实也很难守。

说到底,明军的核心优势其实就是明军在打富裕仗,而日军条件有限,只能打艰苦仗。这时候就又引出另一个麻烦,那就是既然守不住,自然只好撤,可是撤退比防守反而更难,因为明军的骑兵优势对于日本而言比他们的火器优势还要巨大。

后世的东洋马挺着名的,但其实从历史上来看,日本虽然一直存在木曾马、宫古马等七种本土马,但是个头都比较矮小,平常的使用还可以,用于战争完全不行。

事实上自唐朝开始,日本就已经关注“马政”的研究,但是限于条件,一直到德川幕府时期,日本马的个头还是超不过1米,甚至比一些国家的驴都要矮。

到了明治维新时期,

日本积极引入欧美各种制度,发展本国的生产,开展国家建设。尽管当时已经进入热兵器时代,但是骑兵仍然是陆军的主力,在汽车普及之前,马还是最主要的运输工具,所以马政问题就更被日本重视起来。

一直到1867年,机会终于来了。当时法国为了报答日本拯救了法国蚕业,赠送给日本26匹阿拉伯马,不识货的德川幕府将之送给了大名和家臣。明治维新后,这批阿拉伯马被陆续收回,作为种马,用于改良本土矮马。

经过十年左右的繁衍,到了1887年,日本马的平均身高从1米增长到1.3米,不过由于种马数量过少,大多是近亲繁殖,

因此效果也并不是很理想。于是日本成立了叁田育种场,并制定了30年的马种改良计划。

自此之后,日本从世界各地引进各种良种马,

并学习西方先进的畜牧技术。到甲午战争爆发之前,日本马的平均身高已经达到1.4米,体重达到329千克。

值得注意的是,这个标准已经完全超越了当时鞑清主流的马种。尽管与欧美还有一定的差距,但是日本当时与欧美并没有开战,因此影响并不大。

到了1905年的日俄战争时期,彼时日本战马身高已经达到1.米,但是和俄国的顿河马还是有相当的距离。八匹日本马拉不动一辆炮车,但六匹顿河马却能拉着炮车健步如飞,这就是差距。

为了缩小差距,1906年时,日本的30年改良马种计划结束后,其政府又立即设立马政局,开启了第二个30年种马改良计划。

按照当时的数据,日本国内有150万匹马,选取6000匹作为种马。大体有以下叁种类型:轻型马包括阿拉伯马、盎格鲁-阿拉伯马、纯种马,主要用于人骑乘;中型马包括盎格鲁-诺尔曼马、海克尼马;重型马主要是法国佩尔什马。而后来在日俄战争中缴获的顿河马也成种马之一。

到了1923年,日本国内已经设立了六个马政管理区,专门负责马匹改良的监督工作,国内的马场也发展到了叁个。很快,种马所就遍及全国,并且还免费给民间雌马配种。

为了培养专门用途的马匹,日本针对性地进行分类:诺尔曼马杂交的溷血马,用于骑兵作战;顿河马后代用于日本陆军炮兵,辎重兵,用于物资运输;阿拉伯马的后代,主要用于马术比赛,也有一小部分作为日本高级军官的坐骑。

总之到了1939年,日本马的平均身高已经超过了160公分,比当时中国的马匹体型身高要大很多,因此被中国军民称之为“东洋马”。

高务实当年作为历史爱好者,又是某些一战、二战游戏的忠实玩家,对于这些情况是了解甚深的,他在京华搞马种培育也已经二十来年了,考虑到京华是蒙古马的主要“中间商”,自然也对明军的战马有所影响。

尤其是在漠南大战获胜之后,高务实对军队的影响力大增,宣大叁镇的战马大多已经是蒙古马的溷血品种,其溷血主要包括阿拉伯马、阿哈尔捷金马(中亚汗血马)和伊犁马,还有少量的阿克哈—塔克马等血系。

说到这儿,比较熟悉马匹的人看了就会发现,这种培育似乎有些熟悉。没错,其实最早的沙皇俄国利刃——哥萨克骑兵的忠实伙伴顿河马差不多就是这样培育出来的。

原先大明从土默特、鄂尔多斯部手中获得的蒙古马,身高(指肩高)一般在120-135厘米左右,也就是典型的蒙古马身高,而在京华商社旗下马场坚持育种优选二十余年后,现在已经能稳定培育出140-144厘米左右身高的战马来了,初步具备了早期顿河马的水平(历史上顿河马也是在不断优选进化的)。

不过众所周知,即使育马选种这事京华可以干,但大规模养马这事最好还是交给专业族群,所以高务实也和土默特深入合作,积极改良整个漠南蒙古马马种,而鄂尔多斯部在高务实平定哱拜之乱后也加入了这一体系。

按照预定计划,在伐元胜利、大明收复察哈尔之后,也开始以大宁为中心建立自己的军用马场,多管齐下保证战马供应及马种的不断改良进化,不过这需要时间,目前才刚刚起了个头。

国家大政动辄十年才见成效,这其实是非常正常的事,高务实这些年之所以能让大明做出那么多改变,根子上就在于他作为一个与皇帝同岁的政治新星,在个人崛起的过程中也保证了政策的延续性。

这就好比后世很多国家一会儿转左,一会儿向右,拉拉扯扯许多年,结果无非一事无成。而与之相反的是,如果一个国家政治稳定,坚定一个方向众志成城齐心协力,那你别管它是向左还是向右,其发展一定都比摇摆不定强十倍。

国之大策最忌朝令夕改,这便是原因。

什么叫战略定力?正如某位伟人所说:“我的主要用处就是不动摇。”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天才一秒记住【笔下文学网】地址:bxwxw.org,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