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一章 很好,很有探索精神[1/2]

《朕就是亡国之君》转载请注明来源:笔下文学网bxwxw.org

“海里面都是水,怎么可能有河流呢,你一定是疯了吧,这或许是地热,对,没错。”

季铎看着几近疯狂的第一火长彭遂,试探的解释道。

的确是温度有点高,但是也不是不能解释。

火长彭遂却连连摆手,他十分的焦急的说道:“不不,你看我们的罗经(geng),我们在进入这片海域之前,一直走的北偏西32°,现在是北偏西33°,这仅仅是方向。”

“我们这艘船原来是一个小时辰四十一里,一踏入暖流就变成了四十五里,而风速没有太大的变化,造成这种现象的只有一个原因,我们船下有水流在推动。”

“这简直是太惊人了。”

“海下面有河流,这听起来有些疯癫,但是,的确是真的。”

在何不食肉糜的晋惠帝时代,太傅崔豹,曾经记录过一种名叫记里鼓车的测距仪,每走一里路,就会敲一下鼓,每走十里路,就会敲一下铃铛。

这种记里鼓车,是仪仗队的车辆之一。

皇帝出巡或者亲征,第一辆车是指南针,相传是在皇帝大战蚩尤,蚩尤兴大雾,黄帝造指南车为士兵领路。

第二辆车即为记里鼓车,仪仗共三十人。

排在记里鼓车之后的是白鹭车、鸾旗车、耕根车、四望车等等,各有各的用途,即是仪仗,也是工具。

大明的船舶上,也有类似的物件,计算所行里数,进而确定速度。

时间、路程,速度之间的关系,并不复杂。

也常用于军事,比如在洪武元年征伐元大都的时候,徐达等人每日军报,都会报自己一日走了多少里。

相比较路上,船舶的速度在这个年代会更快些。

大明的船舶一个小时辰可以走四十余里,但是船舶在海上并不是走的直线,而是一种类似于之字型的模样,尤其是当下吹得是西北风的情况下。

此时还是正月的尾巴,来自西北方向的寒风还在呼啸。

船在向西北方向行事,风从西北方向吹来,那不是逆风行船吗?

风帆船逆风航行并不是复杂的技术。

一帆能使八面风,意思就是一面帆能够使用八面来风,所以逆风是完全可以的,一般都是采用之字型走法。

船走的不算慢,但是里程却是之字形。

“是不是风变大了些呢?”

季铎还是有些不相信的说道。

彭遂指着自己另外一侧的风速仪说道:“没有明显变化。”

舟师过洋牵星术,主要是过洋,作为极为优秀的舟师,而且成为火长的彭遂,对于牵星板、经纬术以及罗经术,都极为精通。

而在风为主要动力的年代,风速仪更是出海必备之物,决定了何时扬帆起航。

这是一个带着三个椭圆形木制风杯,还带着风标的风速仪,在风速仪下有一个计数器,只需要记录单位时间内,风杯转了多少圈,就可以记录风力的大小。

彭遂很确定,不是风变大了,他已经排除了所有可能的答案,只有脚下有河流可以解释了。

季铎最终同意了彭遂的想法说道:“好吧,我给你一艘船,但是,你注意安全。”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