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天启帝 > 章节内容

我的书架

第三卷天启大帝 第七十三章 决战辽阳城(一)[1/2]

笔下文学网【bxwxw.org】第一时间更新《天启帝》最新章节。

第七十三章

骆思恭刚过完年便启程离开京师,抵达了辽东镇广宁城,同他的儿子骆养性会合。骆思恭此次来是带着重要使命的——当辽沈或遭不测之后,用圣旨调遣诸将退守锦州、宁远二城。事实上,皇帝还从内孥拨银五十万两让骆思恭带往辽东,为得就是修筑锦州、宁远两座城池。这两座城池虽然地理位置极其重要,但是由于处在辽东镇腹地,并没有外患侵扰,所以常年以来武备废弛,城墙亟待加固。而同建州叛军的多次交锋也一再证明了一个事实——八旗兵擅长野战而极不擅长攻坚。

无论是抚顺城、清河城还是沈阳城,努尔哈赤都狡诈的采取了攻心战、诱敌战、骄敌战、间谍战等战术,或是大兵压境,迫使城中明军投诚,或是引诱城中明军出城作战,或是在明军城中安插细作,以为内应。就拿沈阳城来说,若非有个细作孙翼钊,压根没有携带攻城器械,且没有丰富攻坚经验的八旗兵,是根本不可能在短时间攻占沈阳城的。

历史上的八旗兵也是如此,他们极其不擅长攻打城池,曾经辽军名将祖大寿驻守锦州,八旗兵重重围困,打了一年也没有攻下来。至于山海关,八旗兵更是直到明朝灭亡了也没能攻克。有鉴于此,皇帝才对孙元化的置火器,筑炮台,树坚城的建议颇为重视。

骆思恭深知皇帝对辽事的上心程度,再加上之前自己跟东林党人有染的事情被皇帝或多或少的料中,虽然骆思恭猜测皇帝现在手中还没有证据,但是搬到自己还是迟早的事。为了重新讨得皇帝的欢心,骆思恭罕见的没有贪墨一文钱,将这五十万两银子全部拿出来,修建锦州、宁远两座破败的城池。他亲自担任建工,雇佣百姓,驱使囚犯、降夷修筑城池,短短三个月的功夫,锦州城、宁远城已经焕然一新。消息传回京师,皇帝龙颜大悦,下旨将孙元化三个月来奉命督造的二十门红夷大炮运抵锦州、宁远,每城配给大炮十门。红夷大炮作为西方殖民者的舰炮,动辄重大两三千斤,威力巨大,拿来野战则灵活性太低,多有掣肘,但用来建造炮台却再合适不过了。

皇帝对于骆思恭的勤勉清廉也看在眼里,但他并没有下旨褒奖骆思恭,而是加封了骆养性。这是一个敏感的政治信号,宦海沉浮多年的骆思恭明白,皇帝这是仍旧对自己心存芥蒂,皇帝不愿意加封自己,就是为了日后同自己清算与东林党有染的事,但皇帝同时也表示出了对自己儿子的恩宠,好让自己没有后顾之忧,继续忠心卖命。

骆思恭站在锦州城头上苦笑一声,暗道今上好手段。

就在这时,驻守在辽阳城中的锦衣卫郭憨给他传来消息,说沈阳城沦陷,前去救援的七千川浙兵也全军覆没。沈阳丢失,辽阳城岌岌可危!

得知消息后,骆思恭不敢懈怠,极忙下令四百里加急,将此事呈报京师。而后他又不无忧虑的想道:来时皇上交待下来,若是辽沈一旦不保,便让自己祭出圣旨,收拢残军驻守锦州、宁远坚守待援。而当时自己给皇上建议驻守锦州、宁远的便有这七千能征善战的川浙兵,可现在他们一并倾覆,这锦州、宁远空有两座坚城,却是无人可守啊,为之奈何,为之奈何?

骆思恭在惶恐不安中度过了五日,京城终于传来消息——皇帝并没有裁撤袁应泰,而是下旨申饬了他作战不力,并同时命令袁应泰吸取沈阳城沦陷的教训,命令袁应泰一不可同建州叛军出城野战,二不可继续收留那些蒙古难民、蒙古降夷、女真降夷,以防不测。

接到消息后,骆思恭极忙翻身上马,他要亲自往辽阳城跑一趟,以锦衣卫最高首脑的身份宣读圣旨,这样才能凸显出对袁应泰的重视,以及让袁应泰明白这个警告的严重性。可是当他走到广宁城的时候,守城的广宁城巡抚王化贞却阻拦了他继续前进。

“不可再往河东走了。”

王化贞冷淡的说道。

王化贞口中的河东指的是辽河以东,而辽东镇也正是得名于此。不要让骆思恭前往河东的弦外之音就是辽东镇可能已经不保了。

骆思恭瞪大了眼睛,质问道:“为何?难道袁应泰没能守住辽阳城?”

王化贞对骆思恭这个锦衣卫头子毫无好感,依旧冷淡的讲道:“虏贼已经将辽阳城围了个水泄不通,你即便渡过了辽河,也无法见到袁经略,反倒是有可能误了卿卿性命。”王化贞讥讽了骆思恭一句后,便离开了。

骆思恭很好奇,假如河东朝不保夕的话,作为河西第一道屏障的广宁城巡抚应该火烧眉毛才是啊,因为广宁城很有可能就是努尔哈赤攻陷辽阳城后的第一个目标。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