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天启帝 > 章节内容

我的书架

第三卷天启大帝 第六十三章 华夷如一【求收藏】[1/2]

笔下文学网【bxwxw.org】第一时间更新《天启帝》最新章节。

第六十三章

阁老朱国祚开口说道:“臣等早就说过,这辽东经略一职选择袁应泰就对了!此次三岔儿大捷就是明证!”

随着朱国祚话音落下,内阁诸臣纷纷附和,明面上褒奖称赞袁应泰,暗地里却是在吹捧当年他们几个阁老慧眼识英雄,为国家,为社稷举荐了英才。

皇帝不动声色的将话题扯回到袁应泰的奏疏之上,问道:“袁应泰要为三岔儿大捷中死掉的二十八名蒙古降夷请功,诸位阁老以为可行吗?”

朱国祚忙道:“臣等以为应允之。一来这可视为对袁应泰之前收留蒙古降夷、灾民策略的认同与褒奖,二来也可发挥千金市马骨的效果,令蒙古降夷们奋勇杀敌,为朝廷效力。”

韩熿也讲道:“之前朝野上下对袁应泰是否应当收留蒙古降夷、难民一事还有非议,可一场三岔儿大捷,足可以让这些非议休矣!皇上,重酬蒙古人来对付建州叛军,此驱虎吞狼之策也。不非我大明一兵一卒,可破东虏人于白山黑水之间,此利国利民之上策也。”

皇帝点点头,他俩讲得倒没什么不妥。

这时,何宗彦跳出来嚷道:“皇上,袁应泰上任不足三个月,就已经取得了三岔儿大捷,足可见之前的经略熊廷弼的确是个庸才蠢才!白白在辽东蹉跎了一年的光阴,耗费钱粮无算。可就是这么一个蠢才,现如今还占着兵部左侍郎的位子,臣恐怕这会令天下人不服。为朝廷威望计,臣奏请罢黜熊廷弼。”

阁臣史继偕、沈飗忙道:“臣等复议。”

皇帝不置可否地点点头,没有任何表示。他转头望向新晋的三位阁老:徐光启、王象乾及孙承宗。“三位老师可有什么见解?”

徐光启作为首席帝师,头一个站出来说道:“臣以为蒙古降夷足用而不足信。北虏最为狡诈,两百年来,滋扰国朝边境无有尽时。北虏固然弓马娴熟,骁勇善战,但并无诚信可言。他们向来是有利可图则频频寇边,边防若固,则下马称臣,约为互市;边防松弛,则跃马扬鞭,入寇为祸。今袁经略解衣衣之、推食食之,北虏降夷有利可图,当然低眉顺目,甘愿驱使,可他日建州叛军来攻,许以重酬,这帮北虏降夷恐会倒戈一击!所以臣愚以为,应当将北虏降夷化整为零,分别充实与各军之中,防之他们串联生变,其二,将降夷的家室妥善安置在后方以作人质,若降夷忠诚善战,则款待起家人,若降夷怀有二心,则以其家室为质,迫其就范,其三,派夫子儒生前往教化,使辽东的降夷、灾民们沐浴王化,接受朝廷的感召。最终变夷为夏,方为永治之策。”

皇帝挑挑眉头,觉得徐光启果然不简单,还懂得攻心为上的“洗脑大法”。是啊,无论是蒙古人还是女真人,他们都骁勇善战极了,可是他们的社会发展却远远落后于大明。这些人兴许能够抵挡住大明的马刀火器,可必定抵挡不了大明朝的糖衣炮弹!

皇帝朝徐光启赞许的笑了笑,刚要夸赞几句,以提高徐光启在内阁中的威望的时候,不合时宜的声音立即便跳了出来。

何宗彦冷嘲热讽道:“徐大人!若是蒙古降夷足用不足信,那是不是说泰西传教士一样会对朝廷心怀二心呢?”

闻言,徐光启大吃一惊,他有些惊慌的答道:“他们不一样。”

“怎么不一样?都是一样的夷狄禽兽!”何宗彦步步紧逼的质问道。

皇帝决定袖手旁观,他瞥了眼徐光启,并没有要出手搭救的意思。

徐光启咬咬牙,解释道:“何阁老,假如你肯结交几位泰西传教士的话,就会发觉,他们并非不知礼仪廉耻的夷狄,事实上在万里之外的他们的祖国,他们也建立了繁华的国家,虽然不及大明国万一,但绝对要比北虏、东虏人开化的多。事实上,咱们可以将泰西诸国视作朝鲜国、越南国或是天竺国。佛教源于天竺,而耶稣教会亦是种宗教,它源于泰西,足可见泰西人并非率兽食人的夷狄、野蛮人。何阁老不相信在下没关系。不妨问一问叶阁老,当年叶阁老也是泰西人利玛窦神父的好友。”

闻言,皇帝心中暗笑,赞了句徐光启过真聪明。

什么是政治?就是把朋友搞得多多的,把敌人搞得少少的。那么怎么实现这个步骤呢?最有效,也最直接的法子就是——结党结盟,党同伐异。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