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笔下文学网】地址:bxwxw.org
第四百七十九章天子发怒
第479章天子发怒
经过这几年的经营,“台海三白”如今是名动天下,白米白糖两样也就罢了,这上好的精白盐从前就算是中上人之家也未必能常常吃到,可就在这短短几年间愣是被台海盐给打成了白菜价。
现如今只要是台海盐所到之处,不要说官府公盐,就是私盐贩子都几乎绝迹,能生存下来的盐商,无一不是直接或间接贩卖台海盐的。
如果明王朝是一个强势政府的话,他们当然可以依靠国家力量阻止这种行为,可惜如今的明帝国根本没这底气,也实在是动用国家权力机关难度大点。
况且台海贸易公司并不吃独食,整个食盐贸易链条中一半以上的利益还是被分配给了市场所在地区的官府及相关人士。
所以各地官员和商会机构其实都很欢迎台海盐,只不过这种“私盐”所产生的收益不可能归入大明国库,皇帝拿不到手罢了。
紫禁皇城,新翻修的御书房内。
大明崇祯皇帝朱由检翻看着摊放在宽大紫檀木桌面上那一份份与盐税相关的奏折,脸色愈来愈难看。
如果不是这一次崇祯皇帝着急上火的要清查盐税,那些相关受益地区的父母官以及各路知情者们,肯定还会继续不声不响的闷声大发财,不过在官帽子受到威胁的情况下,他们很快便熬不住了。
那些辖区内有台海盐流通的,可以直接从中获取利益的倒还能撑得住,可以从私盐收入中拿出一部分交税银。
关键是周边地区,知道有这回事,却又并不能直接获益的一干人等,以前从中捞到好处时还可以勉强闭嘴,如今事关自己的乌纱帽,那就是亲娘老子也顾不得了――白花花的银子再好,终究比不上乌沉沉的官帽子来的诱人。
只要有第一个人上书,便会有人陆续跟进。很快,铺天盖地的奏本弹章便飞进紫禁城,堆到了崇祯皇帝的案头上。
在这些奏折中,官员们纷纷用各种无可辩驳的事实和精确翔实的数字向崇祯皇帝汇报:盐税收不上来不是俺们的问题,而是因为私盐卖得太狠了,朝廷的官盐根本卖不出去!
至于为啥卖不出去……有几个胆大的官儿还附上了官盐与私盐的样品:前者是用传统煮盐法制作出的小粒子盐,颜色浑浊,结晶体大小不一并混杂了各种杂质!这已经算是好的了,至少没特意向里面掺沙子。
而后者当然就是台海牌了,作为食盐出售的话肯定是经过至少一轮过滤再结晶处理的,两者光看卖相就是天壤之别,稍稍尝一尝也能很明显感觉出前者的苦涩味儿。
而更要命的一点――后者在市场上的价钱反要比前者低了一半还多!
如此巨大的质量和价格差异,官盐在竞争中完全处于下风也就理所当然了。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明末进化》转载请注明来源:笔下文学网bxwxw.org,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