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1章 另辟蹊径

笔下文学网【bxwxw.org】第一时间更新《1949我来自未来》最新章节。

小强继续说:“我们国家现有的军工体制,在我看来,虽然暂时没问题,但是长远来看还是有不小的隐患的,尤其是某些高新技术方面的研究,如果不进行改革,以后真会出大问题。”

说着,小强就拿出笔来一边在纸上写着,一边说:“就拿现在航发研究体制来说吧,秦岭发动机是为了国内的二代机配套,而且设计思路是一机两型,发动机足够先进。这在目前你这种国家只有一个项目的现阶段是没问题的,可是以后如果有不同的项目,是不是还要再配套发动机?如果开展竞争一个项目下马,配套发动机的研发团队呢?我们还是拿这个秦岭举例子吧,最早引进这款发动机的时候,是交由黎明厂进行仿制的,结果呢,黎明厂员工因为害怕冲击原有的自研涡扇6发动机,就到处喊冤叫苦,后来航空主管部门在压力下,无奈的交给西安飞机公司来承接这个业务,最后沈飞和西飞各司其职,导致技术难以消化,再加上后来适配的飞机反复多次的下马上马、引进,浪费了十几年时间,都没有最终完成国产化,以至于后来歼轰-7因为发动机不足和没有国产化还得从英国再买一批库存来应急――要知道引进这个发动机国家可是花了10多亿啊!而且还是70年代的十多亿啊!”

毛主席皱了皱眉:“居然有这种事!”

小强无奈的说:“是啊,历史上我国航空科研水平低和基础工业落后严重的制约了我国航空工业的发展,国内飞机开发项目很多都卡在了材料和工艺上,另一发方面,技术指标超越基础条件支持的能力也是一个严峻的问题,中国航空工业是在苏联支援和引进成套生产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虽然我国在很短时间建立了比较系统的航空工业,但是苏联和中国实际情况都是以生产为核心,我国虽然一开始就注重独立科研能力,但是引进技术和设计经验的缺陷,并没有建立起真正完善的科研体系,长期坚持型号牵引的发展方式与国内落后的基础条件也存在明显矛盾,其中我国航空技术最大差距,体现在对先进航空技术和基础航空研究两方面创新能力的缺乏。虽然在技术层面,参考借鉴没什么奇怪的,某些情况下,我们对相对先进的国外技术进行效仿和跟随,有利于在本身缺乏积累的情况下了解比较先进的航空技术,也有利于通过学习来弥补实战经验不足而在项目论证方面产生的问题,但是呢,总是这样的参考借鉴,邯郸学步,就不可避免的出现在没有技术验证的情况下,变成以参照型号为主,从各个方面和数据上一味模仿和参考,最终只能做到追赶,而无法做到超越,这一点,从我上次带回的二代机的方案就可以很明显的看出来这种问题――我们的设计师不是太先进就是太保守,这的确是很大的问题。”

说到这里,小强有些口干舌燥,于是喝了一杯茶,又继续说:“除此之外,国内航空科研还缺乏系统科研过程和投资灵活性不高的问题,导致国内的项目都是成熟产品的小修小改,国内科研人员自主性和创造性没有发挥出来,因为我们国家的设计师会将技术成果保存以共以后的型号使用,而美国设计师在获得数据后觉得觉得前景可观往往会投入资金开发验证机来实践,技术把理论和实践结合在一起,尤其是以型号应用为目的技术开发,这种情况长期存在就会让创新力由从被动的适应到主动地放弃,造成原本因为基础差距导致的技术跟随被默认成为潜在的潜规则,尤其是历史上自研失败和仿制失败的项目造成的影响,所以这一点我们也一定要避免。”

在一旁的萧劲光将军听到这里也忍不住开口说:“小强啊,这事儿本来和海军关系不大,但是我听你这么说也很是忧心忡忡啊,你说说看,那咱们怎么发展这航空工业啊?”

小强想都没想,就开口说:“这个,我认为我们在飞机研发方面完全可以走技术牵引的路线,

因为我们有后世的资料和技术,不用像以前一样采取追赶世界先进水平的需求牵引;等歼轰-9完成了,我们更可以采取独立于型号之外的技术验证机验证技术,从而发现错误和规避问题,避免出现损失――另外在验证机进行验证试飞的时候,也是在欺骗和诱导对手的行动,就像我们国家在朝鲜战争期间,通过宣传媒体提出“火箭助推超音速”理论以及“防空密集阵”理论,不也是在一些程度上误导了美国人吗?我记得回国的卢鹤绅就跟我提到过,说美国的马丁公司居然真的研究了火箭助推的超音速飞机方案,还设计出了不少助推器,但是后来发现不靠谱,就把所有方案都下马了。”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天才一秒记住【笔下文学网】地址:bxwxw.org,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