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一五章 有了一个新的想法(第一章)

《溯流文艺时代》转载请注明来源:笔下文学网bxwxw.org

等到他们看过了圣彼得大教堂,就结束了今天的罗马行,找个地方吃饭去了。

也是在晚饭的时候,于东他们见到了知名配乐大师埃尼奥·莫里康内。

意大利有两位世界闻名的配乐大师,一位是尼诺·罗塔,曾为《教父》、《尼罗河惨案》、《战争与和平》等电影配过乐,另一位就是埃尼奥·莫里康内,两人并称为“欧洲电影音乐领航者”。

尼诺·罗塔已经去世十好几年,埃尼奥也不小了,今年已经接近七十岁。

不过埃尼奥的身体很好,创作激情也很澎湃,接近七十岁高龄,依旧处于创作的巅峰期,据说他现在一年还要为超过十部电影做配乐。

而《海上钢琴师》就是他最近一段时间接到的最大的活。

意大利不比美国,这边的电影投入一般不会太高,而《海上钢琴师》的预算接近两千万美金,已经远远超过了意大利的平均水平。

埃尼奥对程砚秋之前为电影创作的那首钢琴曲非常欣赏,在餐桌上表达了对程砚秋的赞赏之后,又好奇地问:“朱塞佩告诉我,这首曲子还没有命名,是么?”

程砚秋点点头:“因为导演之前就说要找你来配乐,所以我跟我丈夫就想,或许可以等到把所有配乐做出来之后,再命名。”

“你们是在考虑我么?”

埃尼奥笑了起来,“这是你的曲子,应该由你来命名。”

程砚秋看向于东:“我丈夫之前倒是提过一个名字,我觉得挺好,不过是中文名,不太好翻译。”

“哦,是么?”

听说是于东提的,埃尼奥来了兴趣,“是什么名字?”

“中国古代有个叫陆游的诗人,他曾写过一首诗,其中有一句‘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其中的‘惊鸿照影’跟这首曲子的情绪比较贴合,所以我们觉得‘惊鸿’可以作为这首曲子的名字。”

等程砚秋说完,现场突然静了下来。

今晚这顿饭,在场的有三个国家的人,为了方便交流,带了两个翻译,一个翻译负责中意双方的交流,而另一个则待在蒂姆·罗斯旁边,专门为他服务。

这会儿两个翻译都没有开口,诗词这种东西确实很难翻译。

最终还是之前在中国待过五六年,对古诗词有些研究的罗西开口先翻译了一遍。

他没有考虑太多,而是选择了直译,把惊鸿翻译成了惊飞的鸿雁。

但是这样翻译肯定味道不够,所以翻译完程砚秋的话后,罗西又为埃尼奥解释:“在中国,惊飞的鸿雁是一种意象,很早的时候,惊鸿代表着……”

罗西的水平还是可以的,他知道翩若惊鸿,也知道惊鸿一瞥。

从头到尾给埃尼奥梳理了一遍后,惊鸿这个意象就变得生动起来了。

罗西在埃尼奥解释的时候,于东他们几个都是笑眯眯地看着,看来“惊鸿照影”让罗西碰到了难题。

埃尼奥听完罗西说过之后,感慨道:“这么一说,惊鸿这个词确实很适合这首曲子,也很适合电影。”

朱塞佩也是连连点头,他也是第一次听到“惊鸿照影”这个说法,他觉得这个词确实很适合电影的画面。

主角1900创作这首曲子的时候,就是看到了仓外的一个少女掠过。

“但有个问题。”

埃尼奥又拍着额头说道:“这是中文名,而我们需要一个英文名,这个词该怎么翻译过来呢?惊飞的鸿雁?听起来并不太好。”

于东笑道:“未必要翻译,中文名用这个,但是英文名可以换另一个。”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肉都督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下文学网bxwxw.org),接着再看更方便。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