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脱团者[1/2]

《从大学教师开始》转载请注明来源:笔下文学网bxwxw.org

这几天沈光林挺忙的,他要忙着撰写演讲稿,因此还跟绣花姐打了招呼,最近不回家吃饭,吃住都在学校里解决。

这篇文章可不好写,既要有热点,又要有深度。

但是沈光林又不想白白的把后世那些“震惊世人”的成果渡让出去,因此也是很难做出合适选择的。

拥有40年超前眼光,课题可以选择的方向太多了,竟然也是难事。

那就找找热点呗,看看最近的热点是啥,蹭热度谁不会呀。

找呀找,找呀找,很快,沈光林就找到了1979年的诺贝尔获奖者名单。

1979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是萨拉姆和史蒂文·温伯格,他们的贡献是从理论上发现了W和Z玻色子。

萨拉姆是巴基斯坦人,鹰国留学剑桥毕业,史蒂文·温伯格是犹太裔花旗国人,他们共同获得了这一年的诺贝尔奖。

当然,在更早之前的1976年,日照籍的华裔科学家丁肇中也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他的研究方向也是高能物理。

丁先生名气虽然没有杨李大,但是他也是一个学术大牛,跟祖国关系不错,1975年他就做了科技大学的名誉教授。

1978年1月,国内有10位物理学家到了汉堡,参加了Mark-J实验的国际合作,这其中就是丁肇中牵线搭桥,这其中就有京城大学物理学院的教授参与其中。

丁肇中和萨拉姆,史蒂文·温伯格他们的共同研究领域都是属于量子场论的范畴,与量子力学及狭义相对论是相容的。

其实,当年的华裔科学家杨ZN和李ZD也是因为这方面的成就而获得的诺贝尔奖。

这确实是个好方向。

按照当前的研究成果,基本粒子分为7类,分别是夸克,轻子,胶子,W粒子,Z粒子,光子,希格斯粒子。

这里面的粒子有些已经被实验证实了,有些还在理论阶段,但是它们的相互关系已经有不少理论物理学家建立了标准模型。

沈光林也准备提出一个自己的模型,更符合未来时代实践的模型。

因为,这个时代的标准模型并没有考虑中微子振荡的情况,是不准确的。

沈光林准备先从理论推导中找出中微子振荡,然后让有条件的科研单位找出这种中微子振荡存在的事实证据,他自己只提供依据和思路就好了。

这也是没有办法,想验证这些理论,必须要有电子对撞机。

中国在这个年代甚至都没有人提出这个想法。

实在是太费钱了,即使到了2020年,依然有很多人反对建设这个项目。

不过,中微子振荡要发现并不难。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小说推荐:《冥法仙门》《圣眷正浓》《大菩提》《绝代神主》《家兄嬴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